从《小玻在朋友家过夜》浅谈孩子的“恋物癖”
《小玻翻翻书系列》做的还是非常精良的,内容比《噼里啪啦》要简单,但立体书的设计上比《噼里啪啦》要更用心思。这套书是中英双语的,内容简短,中文和英文句式都不长,画面风格清新,表达意思准确,言外之意,即使不讲,孩子也能看懂,所以只读英文,虽然孩子听不懂,但并不影响她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翻翻页的立体设计,可以有效吸引孩子,不至于听不下去就跑掉了,所以我还把它当成英文启蒙读物了,有好多英语的说法,其实连我都是第一次看到,中国人不大这么说,虽然是1-3岁小宝宝的读物,但知识含量不容小觑。

《小玻在朋友家过夜》这个题目就很有意思,宝宝虽然3岁了,还从没有过这样的生活经历,她感觉很好奇。瞧,小玻要去朋友家过夜,准备了这么多东西,但是他会不会落掉什么东西呢?



是啊,小玻竟然把最重要的泰迪小熊落掉了,那个天天晚上陪她入睡的小伙伴。女儿在这方面找到了强烈的“共鸣”,因为她每天晚上也同样要抱着她的泰迪小熊入睡,这个地方她总是要求高频重复。还是妈妈最了解小玻,及时给他送来了泰迪小熊,让他在朋友家渡过的夜晚踏实安心。



原来小玻也有这样的“恋物癖”,有的人说“恋物癖”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我认为不完全正确。在孩子远离亲人的时候,他需要一个让他产生安全踏实的心理安慰。女儿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是天天都要带着泰迪小熊,老师反馈的幼儿园生活照片,她无时无刻不在抱着她的小熊。经过与老师和孩子的充分沟通,逐渐让孩子带着小熊上幼儿园,平时收到她自己的小柜子里,只在午睡的时候拿出来,最后过渡到完全脱离小熊独立去上幼儿园,这期间经历了无数的沟通以及家园配合,3个半月的时间,终于帮助孩子摆脱了对小熊的依赖。其实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随着孩子心理上的日渐成熟,孩子真正意义的长大了,自然会克服掉这种“恋物”倾向。

《小玻在朋友家过夜》这个题目就很有意思,宝宝虽然3岁了,还从没有过这样的生活经历,她感觉很好奇。瞧,小玻要去朋友家过夜,准备了这么多东西,但是他会不会落掉什么东西呢?



是啊,小玻竟然把最重要的泰迪小熊落掉了,那个天天晚上陪她入睡的小伙伴。女儿在这方面找到了强烈的“共鸣”,因为她每天晚上也同样要抱着她的泰迪小熊入睡,这个地方她总是要求高频重复。还是妈妈最了解小玻,及时给他送来了泰迪小熊,让他在朋友家渡过的夜晚踏实安心。



原来小玻也有这样的“恋物癖”,有的人说“恋物癖”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我认为不完全正确。在孩子远离亲人的时候,他需要一个让他产生安全踏实的心理安慰。女儿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是天天都要带着泰迪小熊,老师反馈的幼儿园生活照片,她无时无刻不在抱着她的小熊。经过与老师和孩子的充分沟通,逐渐让孩子带着小熊上幼儿园,平时收到她自己的小柜子里,只在午睡的时候拿出来,最后过渡到完全脱离小熊独立去上幼儿园,这期间经历了无数的沟通以及家园配合,3个半月的时间,终于帮助孩子摆脱了对小熊的依赖。其实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随着孩子心理上的日渐成熟,孩子真正意义的长大了,自然会克服掉这种“恋物”倾向。
全部回应( 0 )
发表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