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爸爸 主题 亲子阅读讲座活动 5.18 安妮鲜花的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QQ讲座全文

5.18 安妮鲜花的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QQ讲座全文

作者 跑堂的小二     

大家好,我是安妮鲜花。感谢亲子公益直播群的邀请,也感谢各位参与转播的管理员,更要感谢网络。

刚管理员说已经有200个群参与联播了。让天南海北的人甚至地球另一端的人在一起交流,这在过去真是难以想象。

今天讲座的题目是《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看到这个题目,常见的有两种反应:第一种,糟了,我真的错过了吧?还来得及吗?另一种,嗤之以鼻。哪有什么错过?我们过去中学才学英语不也一样?再说了,英语就那么重要?中文还没学好呢,学什么英语啊?
其实我看这两种反应,都是把英语太当回事了。所以我们今天讲座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客观看待英语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别太把英语当回事了
一、 别拿英语当回事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思维方式的体现。它不是学科也不是知识点,是一种被内化了的基本能力。这一点,生活在方言地区的人应该有更深的感受。当然方言在文字表现上又有不同。
从这个意义上说,听是任何语言的基础。所谓的“十聋九哑”对母语对方言对英语都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说,英语启蒙,听力先行,像婴儿期的孩子一样,积累一两年的听力时间,儿歌、童谣、故事书,听各种能找到的原汁原味的素材。就这么简单的事情。

有人说,语言要交流啊,我们没有交流环境。的确,交流是目前国内英语环境最欠缺的地方,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稍微往后放。在英语母语国家学英语可以在现实环境中听真人语言,我们没有,那就先听别人录好的声音,在听力积累上一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这一点,如果大家关注那些一直在国内生活的英语牛娃,会发现这些孩子基本都不是妈妈教出来的英语,家庭中的语言环境也绝非双语,都是从听力积累起步并获得突破的。
如果这样想,英语还用学吗?孩子听中文儿歌看中文动画大家觉得累吗?有压力吗?中文亲子阅读享受的欢乐时光,英文难道不可以同样享受吗?古诗、三字经、论语和英文的韵律故事,压力上有区别吗?

每天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的亲子英语时间,原本就是一个孩子享受自己喜欢的故事以及和妈妈亲子交流的最好时间。孩子需要的是故事是好玩,语言的收获是好玩的副产品。这时候英语成了亲子关系的纽带。

如果不这样想,一定要学习知识点,一定要学出个成果,那不仅仅是英语,别的什么启蒙都可能成为苦役啊。
大家对英语启蒙的不同观点、不同感受甚至实践中不同的操作方法,完全是育儿理念差异的直接反映。育儿理念科学的家长,会尊重孩子发展的规律,及时提供孩子喜欢的素材,孩子在前妈妈在后。英语完全就是陪孩子成长的一道风景。
说到这里有人就不理解了,既然不拿英语当回事,那何谈错过?错过了又如何?

所谓的错过不错过,实际上是从儿童语言发展规律的角度,更是从我们国内孩子实际学习情况的角度来理解儿童英语启蒙的最佳时期和方法。

关于儿童英语发展规律的研究成果,论坛也有相关的帖子讨论得很细致,大家可以参考http://bbs.anniekids.org/forum.p ... 10536&extra=&page=2
《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第一章有专门一节讲《英语启蒙早有用吗》,这个我博客中也有连载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f19a2901018eg6.html,免费音频也可以在这里下载http://bbs.anniekids.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12,我就不多说了,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
这里我想重点结合我们国内孩子的学习时间安排来谈大孩子的英语启蒙困难问题。
第一个困难是时间安排。很多孩子学龄前开始会有乐器或者其他类型的兴趣班,回家以后时间就比较少。一年级正是孩子新生活的适应期,学校的功课也开始占用时间。而到了三年级,非常多的孩子开始备战小升初,时间挤占更加厉害。
第二个困难是中文强势的影响。我们观察孩子的情况,年龄越大中文越强势,启蒙初期的难度越大。因为,孩子喜欢的事故事是情节,越大的孩子用中文越能实现这个目的。而对韵律节奏的敏感程度和喜好也不如小时候,所以启蒙入门就会相对困难。
当然有人认为英语学习就是学教材,简单的单词句型大孩子接受起来更容易。但是这样的方式,学来学去就又回到中式英语的状态了,听不懂老外说的话,看不懂原版动画片,更不要说看懂原版故事书了。所以这种方式我不是我所说的真正科学的启蒙方式。要想能让英语成为自主运用表达思维的工具,不能用知识点学习的方式来启蒙。
所以我们谈启蒙,要有一个基本的定义。这里所说的启蒙,是以听懂英语母语的人说话为前提的启蒙
不是中式的课堂学习似的启蒙
只需要课堂答卷似的直接跟着学校进度走就行了,如果家长不在意孩子的英语到底能不能用的话
也因此,有人说启蒙是小孩子的事情
我说,不是。只要听力没过关的,大学生也要从听开始启蒙
尽管大孩子有种种错过启蒙期的劣势,但是并非不能弥补。所以每当有人问我,是不是太晚了?错过了怎么办?没什么怎么办啊?从现在开始,对每个自己,都是最早的,这就够了。
英语启蒙在可利用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创造听的环境。不用纠结具体开始的年龄,积累就是收获。听儿歌看动画亲子阅读图画书,都是积累听力辨音和听力理解能力的方法。听力积累越多,以后有互动机会的时候沉默期越短。这,是不是变相地省了培训费了呢?英语启蒙就这么简单。
刚说别拿英语当回事,那我不当回事,根本就不想启蒙,行不行呢?我想我们可以具体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二、不必人人学英语

我们每个人对孩子的未来判断,其实都和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状态有非常大的关系。一个社会就像一座金字塔。每个人都在这个塔上面寻找自己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对能力的需求不同,不同的能力也会带来位置上的改变。
这个观点,我在《出国不出国—北美金字塔教育的启示》中有很详细的阐述。北美教育是金字塔,中国教育也一样,社会也是如此。重要的不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重要的是判断未来社会的走向以及自己想要做什么。
我理解今后十年二十年我们孩子这一代的未来发展,和三十年前理工科精英出国后留在国外以及最近十年有钱就能出国读书的情况又会有所不同。未来社会,西方和中国的融合会越来越多,从过去的他们为中国提供资金中国人去他们那里工作又不同,也许未来在中国的任何一个领域,都会有很多与西方融合的机会,并非到国外才需要英语。英语也不再是考试的分数,而是实实在在交际的标签。

尤其是目前的一代孩子,英语的基本能力普遍不错,尤其是听力积累的水平较高以后,也会带动整体标准的提高。就好比我们那个时代本科生就业也有优势,而现在,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

知道哪一个层面需求什么样的能力,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样就可以避免盲目跟风。

尽管我认为英语在未来中国发展中地位会越来越重要,但是并非金字塔的所有层面都需要用英语。也许这样说有些功利,但是,确实可以作为一个角度来理解英语启蒙必要性的问题。
因为人的时间有限,挤占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你有明确的目标要做什么并为之付出特别多的努力而担心英语挤占时间的话,那是完全可以的。甚至,我认为目前的英语教育都完全可以变成选修方式。让真正需要的人去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


三、 英语和其他启蒙之间的关系
刚刚提到了挤占效应。的确如此。孩子的时间有限。原本一个小时的中文阅读时间,现在分给了一半英文阅读,是不是就影响了中文的母语能力?

原本孩子喜欢画画,是不是就没时间了?

我想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思考:
第一, 英语启蒙的核心不是字词句本身。这个在第一个问题中我们已经提出了。英语是孩
子认知发展的一个能力体现。语言的核心是思维方式。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核心在于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一种语言好一定会促进另一种语言的发展。不是因为语言翻译过程中的促进,而是思维方式上的互通。


第二, 英文是否影响中文的母语地位?双语思维是否可行?

目前安妮的中英文基本同步发展,她可以把看过的英文书用中文讲给我。我问她怎么转化?她说,画面。看英文书的时候大脑有画面,用这个画面想中文描述出来。这就是情境对应,两种语言的转换的按钮。所以不用耽心哪种语言影响了对方。
当然,如果在一些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比如有的孩子说话晚,母语输出困难的时候。在特定时期,适当增加母语减少英语也都是必要可行的。这也是我上面说的,别把英语当回事,有的是机会,现在耽搁点也没什么。
第三,中英文的互相促进问题

也因为这样的想法,所以安妮回国后,我对她的英语并没有要求保持和国外的同步。我知道,中文发展得好,这个阶段看似中文强势了,但是一旦有机会,英文环境充足,中文理解过程中形成的思维能力就会使英文很快提升。这就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安妮的中文能在回国后一年的时间内,从一年前的只能看一行字的书,到现在读10几万字的中文章节书也是同样的道理。
但是这并不是说不用开始,开始晚的孩子有很多困难,就如我们上面所说的。从小开始细水长流,互相渗透,这是最简单最经济的办法。
除了自己孩子的亲身体验,我也看到更多的孩子,如果中文亲子阅读做得好尤其是绘本阅读好的孩子,开始介入英文阅读的排斥会少很多,理解力也更强。同样的情况,从小音乐听得多的孩子,乐感好,在最初听力资源的导入上往往也更容易。
这些看似简单的表象,其实都有背后的科学规律。
当然这也包括古诗甚至国学上的一些内容。听得多,辨音能力强,韵律节奏感强。这些都是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体现。
孩子是一个整体,不同类型的启蒙归根结底是为了配合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帮助他们内化形成能力,进而更好地完成内在建构。从我们成人来讲,可能把不同的类型条块分割了。但是对孩子,可能不同的种类和方式完成的是同一个目的,配合的是一个关键期(敏感期)。
所以不管什么启蒙,孩子的主体地位都是最重要的。以孩子为主体,更多地就会观察孩子的需求。找到他需要的能发展她内在能力、完成内在建构的方法和素材了。从这一点上说,所有的启蒙和发展又都不矛盾。
如果你觉得每天的时间都没法安排了,那就需要看看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了?玩,并非只有户外疯跑这一项。儿童天生具备学习的能力,寓教于乐,英语也可以成为玩具。


四、英语启蒙中的错误做法

这个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对输出的过分关注和期待。因为过分关注,所以就不按照语言发展的规律来做。听力辨音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强行要求跟读、输出。这个问题,我曾经请俱乐部的孩子做过实验,很多孩子作为应试的教材,让一个有几百小时动画听力时间的孩子来听,他们会大呼简单。一两遍就可以完全跟读背诵。这些孩子在学校的听力作业背诵作业基本上都可以很少占用时间。相比于要花n倍时间去背诵的孩子,哪个效率更高?这就是听力辨音积累的科学意义。
我之所以用《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来梳理北美英语启蒙的科学规律并规划中国孩子自己的路线图,就是因为科学的轨道可以事半功倍。尤其是对于孩子的自信大有帮助。孩子的厌学绝大多数都是违背科学规律的结果。要想培养孩子的发展后劲,尊重孩子发展的规律、尊重英语发展的规律是最重要的。
在科学体系内轻松快乐高效地进行英语启蒙,不仅仅对英语意义重大,而且对于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我对西方教育的感悟最深的就是它的科学性。
比如说美国的阅读,为什么有如此完善的体系和资源?那是因为总统挂帅耗费巨资,十几年的研究成果,心理学的、语言的,甚至为了减轻刚开始阅读的心理压力,都动用了“亲狗陪读”的方式。同时阅读环节中的每一个步骤都非常详尽。所以最终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阅读能力培养的路线图。这样好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拿来?它可以让我们少走多少弯路啊。
这方面,《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主要讲了具体做法。而《出国不出国》的第二章则重点从宏观上剖析了这些做法出台的原因。感兴趣的可以去找一下。博客中有连载。
关于英语启蒙的具体路线图、亲子阅读三步曲以及情境对应的具体做法等方面的问题,以前的讲座中多次探讨。这里就不在多说了。感兴趣的可以去博客首页置顶帖下载讲座音频。
最后一个问题,介绍一下我的经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很多人有一种误解,以为,安妮在国外受的教育,所以,别人没有可比性,更不可操作。以为,我们家庭都是双语,也不具有借鉴性。
《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记录的是安妮在加拿大的经历和一手教学资料,也有非常多的对于这些资料的研究和分析。这些资料的价值在于科学规律的分析和探索。而如何把这些规律与中国孩子的英语启蒙相结合,是我回国以后一直在做的事情。
到目前为止,一年多的时间里,俱乐部论坛累计有长期启蒙记录的已经有1600多人,家长把孩子日常启蒙的方法资源困惑收获等等通过论坛持续发帖跟帖的方式来分享。很多孩子目前都已经初见成效。这些孩子到各机构去面试,在自己学校的英语老师评价,基本上都已经远远超过了用同样时间启蒙的孩子。很多人说不相信一个启蒙一年以内的孩子竟然有这样的表现,甚至用前途无量来形容。
其实核心在哪里呢?就是科学的路线,进入轨道之后,家长就用一个手指头的力量就可以了。我曾经说过,评价一个孩子英语启蒙成不成功,不是看他会了多少内容,而是看他的脸上是不是乐开花。在快乐中成长,好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快乐的。这是我最关注的问题。
因为日常和妈妈们的交流主要是我在做,所以很多人认为安妮鲜花就是安妮妈妈。实际上,安妮鲜花=安妮爸爸+安妮妈妈。安妮爸爸对于语言规律的研究更多。我对儿童发展规律和语言规律的结合更为关注,参与的实际操作也更多些。
因为关注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后劲,以及意志品质培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所以目前我和俱乐部的妈妈们探讨的话题也非常多地实在观察孩子,研究孩子的需求,提升家长自身的能力。
孩子的未来发展和规划是我需要更进一步研究思考的问题。这个话题近期也会有一些讨论,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
回国后的这几年,和非常多的妈妈一起分享,深深感受到,分享是最好的成长方式
孩子的成长不是未来成功一个目的
他们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就是这样短短的学生时代
如何让孩子快乐高效地学习
自由和独立
这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时候我们过于关注眼前的结果,反倒失去了平衡
其实幸福就是平衡的结果
所以我说英语启蒙不该错过,但是不是纠结着痛苦着过
妈妈平衡了孩子也就和谐了
身心和谐
不就是我们都想要的幸福吗?
我今天讲的内容就到这里了
时间还有很多
不过刚才贴的时候信息量很大
转播的各位亲们辛苦了
    

    发表回应

    请登录后发表 登录 | 注册   !qq_login!
    全部回应( 0 )
    还没有人回应过TA, 登陆后,第一个回应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