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爸爸 主题 让孩子爱上阅读 从幼儿绘本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从幼儿绘本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作者 丹丹     

    最近,童童变成了小“书迷”,她的兴趣爱好还很广泛,她喜欢看的童书有中国传统经典的《小蝌蚪找妈妈》《东郭先生》,有日本经典的《小熊宝宝》绘本,还有法国的《阿波林的小世界》绘本。   在与孩子的亲子阅读沟通交流中,让我这个妈妈也颇为受益,不同国度的幼儿绘本让我非常明显地感受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国的绘本重在说教,日本的绘本重在认知,法国的绘本重在快乐。
   《小蝌蚪找妈妈》和《东郭先生》是每一个中国孩子都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我在把故事读到最后的时候,很自然地就对宝宝说:《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让我们了解了青蛙成长的过程,同时,也告诉我们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坚持不懈。《东郭先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不可以不辨是非而滥施同情心,丝毫不应该怜惜狼一样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
   《小熊宝宝》绘本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低幼认知绘本。我在给孩子讲解画面的同时,还可以很自然地将形状、颜色、数字等基础认知内容穿插其中,而且也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阿波林的小世界》绘本也是现在比较畅销的幼儿绘本,但家长的评价褒贬不一,幼儿的兴趣也喜厌不同。书的内容讲的是一个叫阿波林的小女孩调皮、单纯、善良、鬼马行空的故事。这种标准法兰西的浪漫气息和它简单中所折射出的真实是同中国的童书迥然不同的。
   我个人觉得中国和日本同属一个文化氛围和思路,只不过日本对幼儿教育的研究更细腻深入一些,童书的内容都很循规蹈矩。我就是在传统的中国教育制度下长大的,对这些内容也毫无新鲜感,只是在认真而努力地将我童年的故事讲给我的女儿听,实现的是一种生命的传承。
   而这个法国的《阿波林的小世界》每个故事的结尾都让我觉得很无厘头,很新鲜,非常有趣,也许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吧。比如《堆雪人》,我按照惯例思维,应该是阿波林堆好了一个雪人,没想到结果是阿波林中途把雪人的头弄坏了,就让娃娃嘟嘟来充当雪人的头,最后阿波林搓雪球和嘟嘟打雪仗。再比如《过生日》,阿波林送给了嘟嘟一条项链,最后却戴到了自己的身上。正因为这种文化思维的差异,让我每次读到中间都迫不及待想知道结果是什么样子的呢?
   每个国家文化都有其值得肯定和否定的双面性,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孩子接触多种多样的童书,让她兼收并蓄,既不失东方文化的谦逊内敛又不失西方文化的浪漫创意。
   再来说说童童对各种童书的反映。
   童童喜欢《小蝌蚪找妈妈》是因为她喜欢小蝌蚪大脑袋细尾巴的可爱形象。
   童童喜欢《东郭先生》是因为她喜欢东郭先生骑的那头小毛驴。
   童童喜欢《小熊宝宝》是因为她喜欢里面的小动物形象,以及细节的窗铃、挖沙玩具、秋千、滑梯等。
   童童喜欢《阿波林的小世界》是因为她喜欢淘气的阿波林,童童总是被阿波林撅屁股、摔倒了、爬床、站凳子这些动作逗得哈哈大笑并去模仿。
   所以幼儿喜欢的绘本不是因为其有什么教育意义,而是有她喜欢的兴奋点,指望着这么小的孩子看书就要从中学到点儿什么,那只能是父母的一厢情愿,现在重点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但我相信,文化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
该体验由 cloudward 于 2012-5-29 23:20 最后编辑
  • 2012-6-7 08:41

  • 2012-5-29 03:15



发表回应

请登录后发表 登录 | 注册   !qq_login!
全部回应( 7 )
我家也非常喜欢《阿波林的小世界》      回应
我们天朝的一些绘本或者早教杂志书籍,好似教科书一般,我读这都想睡觉啊。不点名。。      回应
的确是这样的。西方儿童绘本有更多的创造性在里面。让孩子的思维更活跃些。各有各的优点。      回应
只有亲子阅读才会让你感知到这么细节。孩子的反应,你看在眼里。这其实是间接的交流。向你学习。      回应
幼儿喜欢的绘本不是因为其有什么教育意义,而是有她喜欢的兴奋点,指望着这么小的孩子看书就要从中学到点儿什么,那只能是父母的一厢情愿,现在重点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文化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      回应
牛妈     2012-5-29 14:44

赞同,中国家长往往在意表面的教育性,容易拔苗助长

你对孩子教育的很细心,对绘本也分析的比较透彻,拜读      回应

本体验来自主题

让孩子爱上阅读

   35 人关注

作者简介



童童 15岁2个月 吉林省
0 主题   74 体验   191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