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讲”故事——群分享的一些体会
这个帖子不知道该发到哪个主题下,就先发这里吧。
群里分享绘本,对很多人来说,绝对是个新鲜事物,参加了几次群里的分享,有些感慨,不吐不快。

第一次分享《汤姆和一罐麻烦》时,感觉还没有多深,只是觉得比较新鲜有趣,开始感到有兴趣是《颜色国的秘密全十册》。黄色和黑色的小人在一起,能变成什么?大家像猜迷一样,奇思妙想层出不穷,然后等着梦给出答案。故事好看,但是看大家的对话更有趣,总有一些你没有注意到的东西被别人提出来,然后说,啊呀,我怎么没有看到。

对《数数看》的分享,简直有些迫不及待,大家急切的寻找着画面上相应的数字,都想要第一个发现,想要发现别人没注意到的,到让我感觉像到了小时候,老师提问,然后急着想回答(当然,未必是每个妈妈都如我一般幼稚,嘿嘿)。
我属于那种跳跃性的思维,特别喜欢看大家讨论一些书外的东西,比如一起讨论那到底是棵什么树(结果让我们大跌眼镜,一棵开花的数,作者竟然不让它结果)?看到一些妈妈们的回答,我会禁不住笑喷,而一些妈妈们发现的东西,更是让我惊奇,原来作者还隐藏着这么多的内涵啊。这些,都不是我们平时照本宣科讲故事会注意到的。

真的非常喜欢这种形式,对于成人来说,孩子的故事书未必能吸引我们,我们仿佛更容易被文字所诱惑,甚至觉得,字多的书性价比才高。但是对于孩子,吸引他们的往往不是文字、甚至不是情节,而是画面。
给孩子讲故事,往往发现孩子会被画面上的东西所吸引,不停地打断你,问这是什么,或者指出这里的图画在哪里见过,或者给你一段丰富的联想。你会不耐烦吗?静下来,你会觉得,仿佛观察力,不知什么时候,离我们悄悄远去了,同时离去的,还有那种单纯的幽默感。
孩子理解的,未必是作者的本意,但是孩子得到的,绝对比我们要多。画在书里,故事在书外,只有两者结合,才能让绘本发挥更大的作用。看到群里妈妈们讨论时绽放的智慧火花,乐不可支的同时,心下感叹,太有才了,这么有幽默感的妈妈,宝宝一定很幸福。常听到有妈妈说,不知道该怎么给孩子讲故事,如果有条件的话,真应该到群分享里来看看,会有许多你平时一扫而过的,却是那样的深邃。

总之,想说的就是,我们花那么多钱买回来的绘本,绝对不是只让你照着读,或者用来给宝宝认字的,呵呵,认真品味,画在书里,故事在书外。
ps:不知道孩子上学后,老师会不会让孩子们向我们这样,随意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但总感觉,这才是让想象插上翅膀,创造乘上风帆,真希望孩子们有机会,能像我们这样分享。
群里分享绘本,对很多人来说,绝对是个新鲜事物,参加了几次群里的分享,有些感慨,不吐不快。

第一次分享《汤姆和一罐麻烦》时,感觉还没有多深,只是觉得比较新鲜有趣,开始感到有兴趣是《颜色国的秘密全十册》。黄色和黑色的小人在一起,能变成什么?大家像猜迷一样,奇思妙想层出不穷,然后等着梦给出答案。故事好看,但是看大家的对话更有趣,总有一些你没有注意到的东西被别人提出来,然后说,啊呀,我怎么没有看到。

对《数数看》的分享,简直有些迫不及待,大家急切的寻找着画面上相应的数字,都想要第一个发现,想要发现别人没注意到的,到让我感觉像到了小时候,老师提问,然后急着想回答(当然,未必是每个妈妈都如我一般幼稚,嘿嘿)。
我属于那种跳跃性的思维,特别喜欢看大家讨论一些书外的东西,比如一起讨论那到底是棵什么树(结果让我们大跌眼镜,一棵开花的数,作者竟然不让它结果)?看到一些妈妈们的回答,我会禁不住笑喷,而一些妈妈们发现的东西,更是让我惊奇,原来作者还隐藏着这么多的内涵啊。这些,都不是我们平时照本宣科讲故事会注意到的。

真的非常喜欢这种形式,对于成人来说,孩子的故事书未必能吸引我们,我们仿佛更容易被文字所诱惑,甚至觉得,字多的书性价比才高。但是对于孩子,吸引他们的往往不是文字、甚至不是情节,而是画面。
给孩子讲故事,往往发现孩子会被画面上的东西所吸引,不停地打断你,问这是什么,或者指出这里的图画在哪里见过,或者给你一段丰富的联想。你会不耐烦吗?静下来,你会觉得,仿佛观察力,不知什么时候,离我们悄悄远去了,同时离去的,还有那种单纯的幽默感。
孩子理解的,未必是作者的本意,但是孩子得到的,绝对比我们要多。画在书里,故事在书外,只有两者结合,才能让绘本发挥更大的作用。看到群里妈妈们讨论时绽放的智慧火花,乐不可支的同时,心下感叹,太有才了,这么有幽默感的妈妈,宝宝一定很幸福。常听到有妈妈说,不知道该怎么给孩子讲故事,如果有条件的话,真应该到群分享里来看看,会有许多你平时一扫而过的,却是那样的深邃。

总之,想说的就是,我们花那么多钱买回来的绘本,绝对不是只让你照着读,或者用来给宝宝认字的,呵呵,认真品味,画在书里,故事在书外。
ps:不知道孩子上学后,老师会不会让孩子们向我们这样,随意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但总感觉,这才是让想象插上翅膀,创造乘上风帆,真希望孩子们有机会,能像我们这样分享。
该体验由 geekdaddy 于 2013-1-21 20:22 最后编辑
上一篇 : 关于选择绘本的一些体会
下一篇 :父亲节,有关爸爸的那些绘本(十本)
全部回应( 4 )
孩子跟大人的角度真的不一样呢,对图画多往往比较感兴趣。这可能跟年纪小有关系吧,大点了应该就会自己阅读和体会了
回应
凌洽
2012-6-18 11:17
对,图画能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非常好的文章!“但是对于孩子,吸引他们的往往不是文字、甚至不是情节,而是画面,给孩子讲故事,往往发现孩子会被画面上的东西所吸引,不停地打断你,问这是什么,或者指出这里的图画在哪里见过,或者给你一段丰富的联想。”我的女儿就是这样。小女已经快30个月了,但还沉浸在细节观察中乐此不疲,对有情节的故事兴趣不大。但我不以为然,孩子喜欢故事的时间大把,为何不让孩子再多一点儿时间好好欣赏一下细节呢?!
回应
凌洽
2012-6-18 11:16
所以不赞成孩子过早认字
发表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