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共情
3岁左右的孩子进入了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有时候很多问题让我们措手不及,在这个时期萱很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比较执拗一些,如果不能满足便大哭大叫,很生气,有时候还动手。
比如带她出门玩,看到别的小朋友有什么好玩的东西,立马就想得到;看到幼儿园的滑梯非要进去(当时已经关门了)。碰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是能满足,但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个各种情况不能满足,得不到满足怎么办呢?
有的家长可能会用一些别的办法(比如许诺去买糖什么的来应对),有的可能吓唬说进去的话看门的爷爷会把她留下,有的家长可能会很生气,认为孩子和自我,什么事情都得说一不二,孩子一哭,囔囔的声音比孩子还大,孩子越哭越急躁,家长就更生气,更有甚者直接“下手”了。后果可想而知。
我们都知道,要尊重孩子,那么,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如何很好地实践这个理念那,当然这里的尊重孩子,也并不是一味的满足。那碰到不能满足的时候我们就应慢慢学会和孩子共情。
比如有一次去喝同事的喜酒,孩子们都在外面跑着玩,萱看到一个小哥哥戴的手表很好玩,当时非常想要,我说现在买不了,这里没卖的,一听这个,便大哭大闹,我便想到了看的要和孩子共情,我就开始慢慢引导她,问她是不是很想要手表,哭声就小了点,说是,我说是不是觉得戴上手表可以像小哥哥一样感觉很棒,她说是,我说妈妈也很想给你买这样的手表,那萱萱可以带上了,戴上手表的感觉一定很棒的,这时候萱已经不哭了,好像真带上手表一样,我接着又说,但是我们现在没办法买,附近没有卖的,等我们以后碰到的话,你自己挑一个自己喜欢的好不好,小丫头这时候好像已经不是那么强烈的想要手表了。
所以对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合理不合理,开始应尽量的满足(语言上的),然后让孩子能从心灵上得到认同与满足,有一种愉快的感觉,再根据实际情况要不是从行动上真正的满足。(面对孩子的执拗先满足,再淡化,最后转移)
共情是我们必备的品质,因为共情可以让世界变的更美好的能力。优秀的品质是从生活中慢慢培养的,并非是我这次和孩子共情了,下次孩子具备了这种品质,只要我们又足够的耐心,我想,孩子是会具备这种优秀品质的。
摘抄了几点有关共情的做法,我们不妨尝试这去体验下:
1.尝试跟你的孩子共情。共情能力的培养来自被共情的示范。
2. 帮助他去认知自己的情感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全方位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3. 通过清晰地表达你的情感,帮助孩子调整自己的情感,与周围其他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并让孩子用面部表情和声调表达出他们的情感。
4. 以自身感受为比照标准,让他去对别人的感受产生兴趣。
5. 让你的孩子安全地去体验各种情境,鼓励他运用自己的想象超越自身已有的经历。
相信运用我们的智慧、爱心、耐心,我们的孩子会慢慢具备这些优良的品质!
呵呵,多读书,多学习,多反思!

比如带她出门玩,看到别的小朋友有什么好玩的东西,立马就想得到;看到幼儿园的滑梯非要进去(当时已经关门了)。碰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是能满足,但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个各种情况不能满足,得不到满足怎么办呢?
有的家长可能会用一些别的办法(比如许诺去买糖什么的来应对),有的可能吓唬说进去的话看门的爷爷会把她留下,有的家长可能会很生气,认为孩子和自我,什么事情都得说一不二,孩子一哭,囔囔的声音比孩子还大,孩子越哭越急躁,家长就更生气,更有甚者直接“下手”了。后果可想而知。
我们都知道,要尊重孩子,那么,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如何很好地实践这个理念那,当然这里的尊重孩子,也并不是一味的满足。那碰到不能满足的时候我们就应慢慢学会和孩子共情。

比如有一次去喝同事的喜酒,孩子们都在外面跑着玩,萱看到一个小哥哥戴的手表很好玩,当时非常想要,我说现在买不了,这里没卖的,一听这个,便大哭大闹,我便想到了看的要和孩子共情,我就开始慢慢引导她,问她是不是很想要手表,哭声就小了点,说是,我说是不是觉得戴上手表可以像小哥哥一样感觉很棒,她说是,我说妈妈也很想给你买这样的手表,那萱萱可以带上了,戴上手表的感觉一定很棒的,这时候萱已经不哭了,好像真带上手表一样,我接着又说,但是我们现在没办法买,附近没有卖的,等我们以后碰到的话,你自己挑一个自己喜欢的好不好,小丫头这时候好像已经不是那么强烈的想要手表了。
所以对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合理不合理,开始应尽量的满足(语言上的),然后让孩子能从心灵上得到认同与满足,有一种愉快的感觉,再根据实际情况要不是从行动上真正的满足。(面对孩子的执拗先满足,再淡化,最后转移)

共情是我们必备的品质,因为共情可以让世界变的更美好的能力。优秀的品质是从生活中慢慢培养的,并非是我这次和孩子共情了,下次孩子具备了这种品质,只要我们又足够的耐心,我想,孩子是会具备这种优秀品质的。
摘抄了几点有关共情的做法,我们不妨尝试这去体验下:
1.尝试跟你的孩子共情。共情能力的培养来自被共情的示范。
2. 帮助他去认知自己的情感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全方位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3. 通过清晰地表达你的情感,帮助孩子调整自己的情感,与周围其他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并让孩子用面部表情和声调表达出他们的情感。
4. 以自身感受为比照标准,让他去对别人的感受产生兴趣。
5. 让你的孩子安全地去体验各种情境,鼓励他运用自己的想象超越自身已有的经历。
相信运用我们的智慧、爱心、耐心,我们的孩子会慢慢具备这些优良的品质!
呵呵,多读书,多学习,多反思!

该体验由 zgb7089 于 2012-6-11 23:17 最后编辑
全部回应( 8 )
我要向萱萱妈妈学习,努力控制情绪和孩子共情!
回应
zgb7089
2012-6-12 13:25
一起加油哈
说到底,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
回应
zgb7089
2012-6-12 05:06
真正的尊重孩子,是我们心中的理念
学究一下:共情
回应
zgb7089
2012-6-12 05:06
哈哈,多探讨,多学习哈
"再淡化,最后转移", 好大的阴谋:) 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安抚,这是很大的技巧,前提是尊重孩子的情感和需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和焦躁。善意的撒谎,可能方案很多,创造来自家长对孩子了解,发明你自己的方案。
回应
zgb7089
2012-6-12 05:08
教育孩子,让孩子控制好自己的各种情绪,归根结底是家长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每个大人都曾经是个孩子,只是有的已经忘了……
发表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