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爸爸 主题 平板电脑给孩子带来了什么? 陪孩子玩ipad——2,修行中的内功与利器

陪孩子玩ipad——2,修行中的内功与利器

作者 主题管理员     

以下文章转自渡渡鸟的博客:

修行中的内功与利器。关于ipad第二篇

【注:这里不仅指ipad,也包括其他同类功能的平板】


中华神话武侠小说里,总有些仰仗工具的武林高手,或身怀金箍棒乾坤圈,或依仗倚天剑屠龙刀血滴子。但是每到最后的关键时分,总是有如来神掌九阳真经一类的内家功夫,把所有工具的辉煌注销。

这些,可从一个侧面折射中国文化,历来注重内功,不鸟工具。

所以我们有古训:“君子不器”,也有无数不屑“奇技淫巧”的厚重学理。

窃以为,近代以来,我们和西方文化的根子上的区别,也在于此。

而ipad作为一个划时代的神气工具被乔布斯设计出来,正代表西方工具理性的集大成。

它既像电视,方寸屏幕可以播放各种视频;像电脑,充满了对信息世界的各种浏览和互动;像cd机,几乎世界上所有能被赋予电子版权的音乐已经全面上载,全面数字化;它是书籍,海量的图书已经存载在appstore;它是游戏机,全世界无数游戏达人为ipad的商店量身定制着千万级的游戏。

今日,ipad等设备上使用和编写电子教科书的工具ibooks 2和ibooksauthor 的出现,标志着,ipad已经不再是仅仅满足于做诸多媒体的集锦。

而Ipad或许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挑战我们目前低效,官僚,灌输,意识形态化的教育形态。


这就好比一个手持千变万化金箍棒的猴子,突然一屁股坐在佛祖前,一声佛号,闭目修持慈悲喜舍一样的令人错愕。

古老的东方意识注目ipad,忽然发现,佛祖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都可以出世如佛,也许技术也是一门最终趋胜的法门。


很多技术达人,教育达人,为ipad对科学以及人文内容的巨大兼容欢呼雀跃。也有很多人疑虑重重。

我们不得不承认,过去对于现在有着巨大的惯性。纸质媒体出现时,有无数达官贵人对于丝帛书竹简书的留恋与玩味儿。电视电脑出现时,纸质媒体的爱好者发动了一轮轮轮爱书运动。过去,以我们熟稔的方式,为我们携带了多年积淀的审美倾向和信息输入模式,甚至改变了我们的肉体:写字时,很多人中指靠笔处有茧子,而键盘时代,很多人得了鼠标肘。前阅读时代,就是无各种书可读的时代,人们害眼病,主要是户外劳动中散射的紫外线损害眼睛,还有采光不佳的住所,缺少光源损害眼睛。而阅读时代,无论没有不消耗眼睛的媒体。纸质书也是媒体,电子屏幕出现前儿童视力问题也很突出。

而且,目前据我们收集到的全球信息,美国,无论是小学还是高校,学生和老师都在通过iPad帮助完成课堂任务,很多学区已经在尝试无纸化。澳大利亚部分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将免费获得ipad,学习数学和阅读。日本,名古屋文理大学为2011新入学者免费发放ipad2,进行学习辅助……


这时候,有妈妈们表示,孩子自己的内力释放很重要,ipad仅是时尚媒介,不建议孩子们过早的应用ipad。

其实,我有过同样的顾虑。Ipad1出现时我就一直观望,思考,没有出手。但是,随着我对内容领域的仔细翻阅,我发现,有一种趋势,最好的信息内容产品会像最in最时尚的硬件聚合。

我们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这个时代,手持金箍棒的孙悟空已经开始打坐锤炼内心。

而拒绝ipad(当然,这里不仅只ipad,也包括同类平板电脑产品。),会使我们在工具和内容双方面,脱节与这个时代。

拒绝ipad,有一种惯性的本能。有趣的是,我认为,使用好ipad,也需要借助于惯性。

如果约束孩子们接触ipad,其结果必然是,当他们能够接触,或不得不接触时,没有养成正确的使用习惯而趋于滥用。。而对ipad这种工具的使用习惯,像电脑的使用习惯,更像我们自小仔细给孩子们培养的吃水果蔬菜的饮食习惯,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多运动的健康习惯一样,要从小内化成孩子的基本功。

在拥有电脑的十数年中,我们成人不也深有体会,很难控制自己每天的电脑时间吗?这正是因为使用习惯没有从小的时候培养起来,相处模式没有惯性化,而惯性,无疑从小的时候培养更为有效,同时不需要那么多的艰苦适应。


我认为,在ipad使用中,时间控制和用眼科学很重要,每天要有供眼睛放松舒缓的时间安排。另外,对近视也不必特别抗拒,近视的矫正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眼睛这个器官就是供我们使用的,ipad的电屏会消耗我们的视力,但其实自古阳光灿烂的晴天紫外线消耗眼睛也很大。而且,这个问题,会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而逐渐改善。

用眼过度,是媒体时代必然的代价。这不应该成为妈妈们担心孩子应用ipad的主要顾虑。

还记得我小的时候,我妈妈经常在看小说的我身边大声唠叨:眼睛不要啦?

我总是放下书,看远处的山,使眼睛在远焦和近焦中切换一会儿。

等到结婚后,老妈再唠叨我读书。

我就学会笑嘻嘻的和她说:

带着一双完美眼睛进坟墓,还是把眼睛消耗在读书中,我情愿选择后者。

……

嘻嘻,这是题外话。


诚如任何事物有一利必有一弊,ipad的出现也不尽然是积极的。1,其居高的销售价格是妨碍大家分享数字教育资源福利的一种经济障碍,2,ipad内容的海量特点对使用者锁定有益应用而不是消耗大量搜索和猎奇时间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因此,ipad达人的各类索引,经验分享变得非常重要。

总之我的观点,ipad教育应用,不仅仅是时尚。而是教育领域的重大革命,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这种新型的数字技术,把灌输性的教学方式,变成可互动可参与可模拟的多元方式。而且,数字资源具有传输便捷和复制廉价等特点,很多名校的教学资源已经免费的对所有终端开放。ipad无疑是目前最便捷的工具。


而且,最重要的我认为,持有金箍棒和坐下来修行并不矛盾。孙悟空成为斗战胜佛,正是东西结合的结果。阿弥陀佛。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cf78c90100w8og.html

    该体验由 主题管理员 于 2012-6-16 22:12 最后编辑
    • 2012-7-18 04:38

    

    发表回应

    请登录后发表 登录 | 注册   !qq_login!
    全部回应( 2 )
    我支持小朋友适度玩IPAD,问题不大。每天利用小游戏,点拨一点点,进步一点点。      回应
    太调侃。问题是,ipad的使用注意事项,谁来告诉家长?咱们社会有这样的机构来做这个事情吗?问题往往在于,社会缺失了相应的响应机制来应对快速发展的技术。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