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着歌谣讲故事,《古利和古拉》可以这样读
《古利和古拉》最先吸引我,是因为刚好看完松居直先生的《幸福的种子》,先生在书里推荐过这套书。能被大师推荐的书,肯定有其缘由。(松居直,日本图画书之父,著有《我的图画书论》、《如何看图画书》、《幸福的种子》、《绘本之力》等;《古利和古拉》这套书被先生在《幸福的种子》中提及过多次,被先生誉为“即使只看图就能了解整个故事”——这一点符合选择图画书的必备要素——“插画能否充分表达故事”!此外,松居直先生还对本书的故事情节设计也做出了评论,这点,在我后面的标注中会提及!)
借回来我先睹为快,看完就被这两只可爱的田鼠逗乐了,宝宝在我旁边问:“舅妈,你笑什么呀?”于是,赶紧和孩子们分享田鼠的快乐以及我的快乐。(这里,我使用了两点讲故事的技巧:第一,让孩子们看到你看书时的情景——佳佳果真提出了问题:“舅妈,你笑什么呀?”——还没开始看书就对书产生了兴趣—— “什么书让舅妈笑得这么开心?”;第二,在给孩子讲故事前自己先读,做好“预习”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故事内容,便于与孩子交流并设计延展内容)
先看封面:两只分别穿着红色和蓝色的田鼠,抬着一个黄色的篮子,他们准备去树林里找好吃的。封面色彩温馨柔和,让读者倍感亲切。(优秀的图画书绘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故事从封面开始)
故事开始了:古利和古拉抬着篮子找东西吃去了,他们一边找一边唱歌:我们的名字叫古力,叫古拉 /在这世界上/最最喜欢啥/做好吃吃好吃的/古力古拉/古力古拉……和着这极富节律感的词,我随意地给孩子们唱起来,她们立刻跟着唱起来,饶有趣味。(多好的故事延展环节,妈妈完全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自己的特长进行自创,比如像这样编歌谣来唱;不仅增加故事的趣味性,而且还便于记忆,相信不久的将来,即使宝宝忘记了故事中的情节,却能记住这首朗朗上口的童谣!)
古利和古拉准备捡橡子做蜜糖,捡栗子做栗子酱,突然发现了一个意外的大惊喜:一个大鸡蛋。这大鸡蛋真是大呀,用来做什么好呢?俩人商量好用来做一个从早上吃到晚上也吃不完的大蛋糕。可是,怎么把它弄回家呢?篮子装不下,抬又抬不动,骨碌着回家 又担心磕在石头上了。古利古拉最后想了个好办法,就地煮了吃了。
于是,俩人兴冲冲跑回家取锅碗瓢盆与蛋糕配料。古利背个大背包,拖着那个最大的平底锅,古拉背个大背包,骨碌着那个大锅盖,画面真和谐!到了目的地,俩人分工合作,古利负责砸鸡蛋,一拳头砸下去,鸡蛋没砸开,自己却痛得“哎呀”跳了起来,古拉建议他用石头砸;古拉负责是柴火,摆灶具。(打鸡蛋、烤蛋糕……煎一张比我们的床还要厚、还要软的蛋饼……做一个从早到晚也吃不完的蛋糕……所有的话语都是孩子们的日常用语,所有的情节都是孩子们熟悉且喜爱的,作者用孩子的想法进行叙述与插画,让孩子们产生共鸣,好像真的看到了眼前的这些好吃的食物……)一切准备就绪,俩人又一边唱歌,一边等着蛋糕烤好……于是我带着孩子又把上面的歌谣唱一遍。
这蛋糕真是香啊,把树林里的动物都吸引过来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古利古拉不是小气鬼,蛋糕好了,每人都分到了一份,大家吃的可真美!(两三岁的孩子,对观念不感兴趣、对说教无动于衷,只对形象化的东西着迷;看了古利和古拉与大家分享蛋糕的场景,孩子们怎么可能愿意做“小气鬼”?)
读到这里,以为故事结束了,且慢,鸡蛋吃完了,蛋壳还有价值呢。聪明的古利和古拉把蛋壳改造成了八个轮子的车子,弄上方向盘,俩人坐前面的蛋壳里,后面的蛋壳里装上他们的家当,兴高采烈的回家了……(无穷的想象力、自己动手的创新力——这就是孩子们的童年!孩子听了这样的故事,都会不由自主地感到“助人”、“分享”、“合作”的快乐,都会不由自主地在心里埋下“世界真美好”的种子,正像松居直先生所说:“《古利和古拉》,是一本从爱中诞生的绘本,每一页、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家的温暖和快乐!)
真是一本好书!画面简单清新,情节活泼有趣,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孩子们非常喜欢!
给孩子讲了几遍后,她们就把里面的歌谣记住了,我相信她们感受更多的是古利和古拉的智慧、快乐、友好相处以及乐于分享的精神!(快带孩子一起走进古利和古拉的世界吧!让孩子去感受和体验他们的生活,和古利古拉一起与大自然和谐地成长!)
全部回应( 0 )
发表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