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典这样告诉我们
经典这样告诉我们

经典这样告诉我们 

年龄: 4-9岁

Daddy Rank (0)

  •  

    0
  •  

    0
  •  

    0

当当网 (11)

分享到:
立即购买  

作者:朱自强 著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4-1

标签:                

读后给予了营养标记

展开剩余营养

欢迎来标记这本书的营养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系统地阐述儿童文学的本质问题的专著,作者以宏阔的学术视野和丰沛的学术激情扫描了世界范围内的儿童文学名著,综合运用了儿童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社会学、民间文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以实证的方法对儿童文学的本质问题作出了多方位的开拓性研究。 本书在理论体系的精心建构当中融合了大量名家名著的生动解读。理性思考与感性表述相映生辉,令人信服地阐述了经典儿童文学的魅力所在。 在当前如火如茶的儿童阅读推广运动中,希望这本书能够对广大教师、家长和研习、写作儿童文学的人也具有切实的助益。

作者简介

朱自强,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童文学理论家、儿童教育和语文教育专家、翻译家。曾出版《儿童文学概论》、《小学语文文学教育》、《朱自强小学语文教育与儿奄教育讲演录》等研究著作10部;编著《快乐语文读本》(小学·12卷)、《经典儿童文学读本》(小学·6卷);主编多种大型儿

目录

绪论 儿童文学:儿童本位的文学
 一、儿童文学本质论的意义
 二、儿童文学本质论的方法
 三、儿童文学:儿童本位的文学
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人性观
 一、天使?抑或恶魔:人性论概观
 二、儿童文学的人性观
  1.信任儿童本性:儿童文学的人性观
  2.人性观检验:《蝇王》、《麦田里的守望者》比较论
  3.儿童文学的使命:“给这个世界再次带来信仰和希望”
第二章 儿童观与儿童文学
 一、”儿童的发现”与儿童文学的发现
 二、传统基督教的儿童观与儿童文学
 三、卢梭主义与儿童文学
 四、浪漫派儿童观、童心主义儿童观与儿童文学
 五、儿童本位的儿童观与儿童文学
第三章 童年人生的珍贵价值
 一、儿童生命的内含价值
 二、为了童年自身而存在的童年
 三、功利主义儿童文学批判
第四章 儿童·成人:人生的两极
 一、两极区分的意义
 二、儿童:独特文化的拥有者
  1.儿童独特的存在感觉
  2.儿童独特的价值观
  3.儿童独特的人生态度
 三、儿童文学:立于儿童的生命空间
  1.寻找儿童文学的暗语
  2.儿童文学中的儿童存在
  3.儿童文学作家:儿童的“同案犯”
第五章 感性的儿童与感性的儿童文学
 一、感性、理性与人的发展
 二、艺术在本质上是感性的
 三、感性的儿童与感性的儿童文学
  1.感性化的儿童
  2.感性的儿童文学
第六章 动态成长的儿童与儿童文学
 一、成长的必然性
 二、成长的意味
 三、与生活搏斗的儿童
 四、与现实适应的儿童
 五、自我发现:成长中的“哥白尼革命”
 六、性意识觉醒:成长中的、“成年仪式”
第七章 纯粹的审美能力与纯粹的艺术
 一、儿童的审美能力评价
  1.对疑问的疑问
  2.儿童期是文学期
  3.纯粹的审美能力论证
 二、儿童文学:纯粹的艺术
  1.对疑问的疑问
  2.“大狗”叫,“小狗”也叫
  3.倾听“小狗”的声音
  4.自然、朴素:儿童文学的艺术品格
第八章 儿童文学作家“自我表现”的特异性
 一、作家对儿童文学的精神需求
 二、成熟的”儿童”:自我表现的特异性
  1.成熟的“儿童”
  2.成熟的“儿童”
  3.作家·儿童:秘密结盟的“团伙”
后记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人性观
  一、天使?抑或恶魔:人性论概观
  人类认识自身是一个痛苦而又漫长无尽的过程。关心人类灵魂的哲人苏格拉底发出的“认识你自己”这一著名的醒世呼喊回荡了两千年后,莎士比亚依然排遣不开对人的认识迷惘,他借李尔王之口道出自己理不尽的痛苦:“谁能告诉我:我是谁?”又过了五百年,人类对自身认识依然不见“柳暗花明”——法国的印象派画家高更的不朽之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其题名正是整个现代主义文艺的心境象征。
  人类对自身本质的种种认识和思考,最终往往归结于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人性论”之上。人性善恶成为数千年来中外哲学家、伦理学家聚讼争议的一大悬案。概观诸家学说,大致可见以下观点:
  1.性善论
  在人性论上,中国哲学与西方相比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中国的人性论基本上纯粹以哲学思考为根据,而很少沾染宗教痕迹,因此,,中国哲人中取性善论者占压倒多数。
  孟子可谓性善论的代表人物。他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善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告子上》)孟子将这四种良善心性称之为“仁义礼智”。但是,孟子进一步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善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公孙丑上》)树木的萌芽日:‘端”,在孟子看来,恻隐、善恶、辞让、是非四种心性不过是处于萌芽状态的“善端”,它有发展为“仁义礼智”的可能性。天赋“善端”有待于自内扩充:“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燃,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不能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公孙丑上》)
  新儒学家方东美曾这样概括中国人的性善论:“就哲学立场来说,真正的中国人认为,生命之美就因根植于此世,所以能万物含生,劲气充周,进而荣茂条畅,芳洁璨溢,蔚成雄浑壮阔的生命之象,令人满心赞叹,生意盎然。
  ……


读者点评

请登录后发表 登录 | 注册   !qq_login!

全部点评 ( 0 )

该图书尚无点评,第一个点评可获得3倍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