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和甘伯伯去游河
和甘伯伯去游河

和甘伯伯去游河   

年龄: 3-6岁

Daddy Rank (3)

  •  

    10
  •  

    10
  •  

    10

当当网 (406)

分享到:
立即购买  

作者:(英)伯宁罕 著绘,林良 译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9-1

标签:                

欢迎来标记这本书的营养

编辑点评

讲述了一个情节简单而颇具戏剧性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主角甘伯伯是一个有高大房子、有船、有能力请孩子和动物们喝茶的成年人,也是本书中唯一的一个成人。有趣的是剩余的角色——孩子和动物们都做着重复的事:请求——得到许可上船,制造了鲜明的两拍子的叙事结构,也营造了一个“人和动物平等相处”的故事世界。从动物们的神情和动作不难看出孩子天真的摸样,而小孩子有着明显的动物本性,眼中的动物甚至是小草都是有生命的,这样的故事读起来自然亲切十足。而最后那个出人意料的结尾,船翻了,更是让孩子们可不可支,哈哈大笑。
正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却让许许多多的人读出来很多不简单的东西。
比如:成人对孩子顽皮天性的包容,甘伯伯在一开始强调了规则,但是孩子和动物们怎么可能老老实实的呆在船里?于是很快船里热闹了起来,接着一片混乱,船翻了。读到这里,照我们很多成人的做法一定会怒不可遏,大声斥责。可是,这个甘伯伯却面不改色,请大家喝茶,最后还邀请他们下次再来游河!申明规则,这个是很多成人都会做的,但是当规则被破坏时的反应却值得我们沉思了。自然惩罚,通过经验和教训让孩子自己学会认识规则和遵守规则,或许是更好的方法。成人,不仅需要反复强调,还需要包容和耐心。因此,甘伯伯虽名为傻瓜,但却是真正了解孩子的人。

内容简介

哪个孩子不想坐船,哪个孩子不想听听坐船的故事?尤其是住在像英国这样的岛国的孩子。
《和甘伯伯去游河》是约翰·伯宁罕的作品,他构思的是一个非常单纯的故事,单纯的感觉像一个幼儿:甘伯伯有一条木船,他的家就在河边。有一天,甘伯伯撑船去游河。两个小孩子、兔子、猫、狗、猪、绵羊、鸡、牛和山羊,一一要求上船。起初情形还好,后来这些乘客都忘了遵守秩序,忘了坐船的规矩。结果,船翻了,大家都掉进水里。甘伯伯带领大家游泳到岸边,让太阳把他们的衣服和身子晒干。和气的甘伯伯还邀请这批乘客到他家去喝茶,并且提议过几天大家再来坐一次船。
作者的这个故事,采用童话的形式。故事中的角色不完全是人,也有动物,是一个“人和动物不分彼此”的世界,使刚度过“人和动物不分”阶段的幼儿,感到分外亲切。
有一天,甘伯伯要去游河,他的朋友都要求上船同行,可是一上船,大家就忘了甘伯伯叮咛,猪开始乱晃、狗追猫、猫捉兔子……,最后船翻了,甘伯伯还是不忘邀请所有的朋友下回再一起去游河,而且还请大家去他家喝茶呢。

作者简介

插画家约翰•伯宁罕,他曾在英国夏山学校受过最自由、最民主的开放式教育。因此,全书弥漫着夏山那种信任宽容、让事情顺着本性去发展的气息——不做太多的限制和反应。他的作品虽然只有二十多本,但每本都畅销全世界,其中《宝儿》获得凯特•格林纳威奖,而《外公

书摘与插图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哪个孩子不想坐船
◎林良 儿童文学家

哪个孩子不想坐船,哪个孩子不想听听坐船的故事?尤其是住在像英国这样的岛国的孩子。
《和甘伯伯去游河》是约翰•伯宁罕的作品,他构思的是一个非常单纯的故事,单纯的感觉像一个幼儿:甘伯伯有一条木船,他的家就在河边。有一天,甘伯伯撑船去游河。两个小孩子、兔子、猫、狗、猪、绵羊、鸡、牛和山羊,一一要求上船。起初情形还好,后来这些乘客都忘了遵守秩序,忘了坐船的规矩。结果,船翻了,大家都掉进水里。甘伯伯带领大家游泳到岸边,让太阳把他们的衣服和身子晒干。和气的甘伯伯还邀请这批乘客到他家去喝茶,并且提议过几天大家再来坐一次船。
作者的这个故事,采用童话的形式。故事中的角色不完全是人,也有动物,是一个“人和动物不分彼此”的世界,使刚度过“人和动物不分”阶段的幼儿,感到分外亲切。
故事的叙述形式一再重复,提供给幼儿练习的机会,也满足了幼儿练习的愿望。幼儿学习了“怎么向人请求”。“请求”的形式一再重复,使用的语言却一再的变化。这样的安排,使幼儿有机会观察语言的可变化性和延伸性。
和气的甘伯伯,在“答应”中提出许多坐船应该遵守的“规矩”。后来,大家果然忘了守规矩,结果船翻了。这是一次“教训”,也是一次经验。有了经验,下次就不会再这样做了。
有趣的是,作者并不像我们中国人那样,把“守规矩”看成一种道德。他把“守规矩”处理成和大家的安全相关的经验。
他的图画中有许多细节,逗引幼儿做“观察”和“发现”的游戏。书中的文字对于分寸的把握十分得体,为图画的表现留下了充分的空间。他的图画不是写意画,而是在写实中有轻微的漫画倾向,这种漫画倾向洋溢着童趣,这种童趣又不是指模仿儿童画,而是让大人跟孩子一起做游戏,和孩子玩在一起。
这是一本很适宜幼儿“看图听故事”的好书,写得很可爱——从专业的观点看:“很老练!”

◎苏振明 台北市立师院美劳系副教授/儿童图画书作家

本书的作者是插画家约翰•伯宁罕,他曾在英国夏山学校受过最自由、最民主的开放式教育。因此,全书弥漫着夏山那种信任宽容、让事情顺着本性去发展的气息——不做太多的限制和反应。他的作品虽然只有二十多本,但每本都畅销全世界,其中《宝儿》获得凯特•格林纳威奖,而《外公》一书也获得马歇尔奖。
  台湾资深插画家郑明进先生曾说过:“一本好的图画书应具备纯朴和感性的成份,也就是说,它不能复杂化,而是要带给孩子纯朴的喜悦和美妙的感染力。”如果你能把这本书多看几次,
相信很快就能领会这句话的含义。书中的插画,左页是活泼的单色素描,隐约地描绘出游河的全貌及每处转折点的特定景致;而右页则采用色彩鲜明的插图。左右页不同的插画表现形式,呈现出明显的对比,更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是本书插画的一大特色。
  本书的插画趣味有赖读者去自我发现,书名页的“农场”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这个小小的图画中,作者有意无意地为此次游河留下一些线索,让读者仿佛要去寻宝一样,小心地对照每一处地点及其发展的流程。在人物方面,造型虽简单,但却精准地表现出孩子天真无邪与好奇的心性。例如,在单色插画中的两个小孩儿,不时地伸手想触摸河面的水流,或与动物们热情地招手。
  第一次看这本书,并未感受到视觉上的震撼性满足。第二次陪着孩子一起看,却深深被孩子的笑声感动。孩子笑什么呢?原来孩子发现本书的文字与插画隐藏了高度的戏剧性——甘伯伯通过语言教导动物,画家却让每只动物表现出一副不以为然的顽皮相。原来画家画的是动物的生态本性,也是每个孩子潜藏于内心的天真本质。
与孩子一起分享这本书,其实是共同学习“ 接纳与宽容” 的相处之道:书中各种动物的神态,反映着不同儿童的个性典型,值得细细品味。

1人赞了

已赞

  • 11月03日

1人读过

读过

  •  07月25日



读者点评

请登录后发表 登录 | 注册   !qq_login!

全部点评 ( 3 )

丹丹   2012-07-25 14:37:08来自网站
这本书很有名气,很多推荐中都有,但我一直都不喜欢它的画风,所以迟迟未收入囊中。还是看了凌洽的一篇分享,觉得非常棒,是一本可以“做一做”的书。于是收来,并且按照凌洽的方法来引导孩子阅读,效果很好。所以说有的时候书的品质是一方面,引导人的作用也非常大。     回应
zgb7089   2012-07-23 16:23:51来自网站
故事采取重复的叙述形式,每页都是同一模式——新乘客登场请求上船,甘伯伯同意并定下必须遵守的规矩。给大家留一点发现的乐趣吧。甘伯伯请大家喝茶那页动物们是用什么方式喝饮料的?牛是怎么取樱桃的?船翻那页,动物们落水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是不是所有动物都落水了?每个人又是采取怎样的措施应对落水的?这些问题都是通过细节反映出来的。正是因为作品出自大师之手,才会使我们和孩子拥有如此丰富的谈论素材,平庸之作无法给我们带来这些享受。     回应
ourtime   2012-06-19 13:50:07来自网站
《和甘伯伯去游河》是英国著名绘本作家约翰•伯宁罕的代表作之一。
    此书曾经获得的殊荣有:
    1970年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大奖;
    1972美国《波士顿环球报》、《号角书》杂志奖图画书大奖;
    美国图书馆学会年度好书推荐;
   《纽约时报》最佳插画童书奖;
    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种图画书”;
    入选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议会第22次“好绘本”;
    入选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编《世界图画书100选》。

    约翰•伯宁罕是我本人非常喜欢的绘本作者之一。之所以对其有特殊的偏爱,主要是因为他始终能够站在孩子的立场出发、用孩子的眼光看待世界。此外,他在描述故事时的敘事功力、他在编绘插图时的滑稽幽默,也是吸引我和孩子们的重要原因。
    毫不夸张地说,他的作品可以成为任何年龄、跨越国界的共同语言。如果用几个字来形容他的作品,我想可以概括为:“热情的生命、自由的心灵”!
    书馆上架的约翰•伯宁罕的作品包括:
    《莎莉,离水远一点》
    《和甘伯伯去游河》
    《外公》
    《宝儿》
    《你喜欢》
   
    感谢荃荃妈妈发来的读书心得,也感谢荃荃能和我一样喜欢这本书。
    对于荃妈的阅读方法,也有很多值得圈点的地方——
    比如:将划船的体验与读故事相结合;再比如:模仿不同动物的声音以增加戏剧表演效果……这些,不仅让孩子更轻松、自如地理解故事内容,而且大大增添了阅读中的乐趣,大赞!
    除此以外,针对此书,也有另外的一些阅读方法想分享给大家:
    1、角色扮演:让更多的小朋友参与其中,每个孩子表演一种动物、模仿动物的叫声,用动物的语言请求做同样的事情。
    2、道具演绎:可以用素描纸划上一条长长的河,再按照书中的内容扫描或绘画出各种人物或动物形象的造型、用硬纸板剪裁出来,小船用纸折一个就好了,每个人都会。这样,边讲故事边做手工,孩子的兴趣会更浓!当然,需要家长花费的心思也会更大!

    以下为荃荃和荃妈的读书心得分享原文:
                          
    甘伯伯是谁啊?
    一个戴着草帽、穿着大靴子,家住河边,有一条船的其貌不扬却脾气温和的中年男子。
    谁和甘伯伯去游河啊?
    两个小孩子、兔子、猫、狗、猪、绵羊、鸡、牛和山羊,他们都提出要和甘伯伯一起乘船去游河。
    甘伯伯慷然允诺,只是分别提出了小要求,他希望小孩儿不要吵闹,兔子不要乱蹦跳,猫不能追兔子,狗不能找惹猫,猪不能来回晃,绵羊不能咩咩叫,鸡不能扇翅膀,牛不能踩东西,山羊不能乱踢。
    小朋友和小动物开心的上了船。只是没一会儿,乘客忘了规矩,船上乱了套:船翻了,大家都掉进水里了。
    掉水里了,读书的小朋友先乐了,然后问怎么办。
    甘伯伯带着大家游泳到岸边,等太阳晒干了身体和衣服,又邀请他们一起回家喝茶,并且提议过几天再一起坐船。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重复的文字和线条简洁的插画,让我家3岁2个月的荃同学有点着了迷,并且,成为她能够自己完整复述下来的第一本书——《和甘伯伯去游河》,我们从书馆借回家半个月,她熟记了,还回去,仍然时常提起,于是,买一本收藏,必须的。

    先从荃的视角分析为什么喜欢这本书。
    童话的形式,简单的情节人和动物,人和动物和谐相处,而且一切描绘都很自然,不生硬。译者、儿童文学家林良说:故事中的角色不完全是人,也有动物,是一个“人和动物不分彼此”的世界,使刚度过“人和动物不分”阶段的幼儿,感到分外亲切。
   
    文字不多,每一节采用排比、重复的句式,读起来上口,听上去好记。给荃讲,我尽可能用不同的语气模仿不同的动物,荃听得嘎嘎乐,特别喜欢让我说并且跟着说猪的那句“拜托拜托”,我们常常在床上笑成一团。

    无论是在松花江上坐轮渡,还是在北海公园划船,荃还没坐过类似甘伯伯的手摇船,更没和小动物一起乘过船,所以,对书中的描绘,感觉很新鲜有趣,反复说,她理解了甘伯伯为什么会提出那么多要求,大家忘了规矩,船为什么又会翻——有过对船的体验,但是故事又与实际有差别且更有趣,听故事的小朋友自然会兴味盎然。
   
    再说说荃妈的感受。
    在书馆里,书友把这本书推荐给我。之前,我看过介绍,也见过书架上的书,只是封面给我的印象并不是荃惯常喜欢的那类色彩丰富很有视觉冲击力的绘本,便一直未看过。看来,我需要与时俱进,继续在实践中摸索荃的喜好了。
   
    细细读来,发现真是别有洞天。画面,书页一边单色一边彩色,人物和动物有点儿类似漫画,隐藏着细节,留有待人发现的空间。甘伯伯的样子很和气,小孩儿的表情很天真,动物们呢,它们对甘伯伯的谆谆教导仿佛是漫不经心的态度,有点儿调皮,有点儿狡黠,更像一个个似懂非懂的小小孩。

    孩子和动物们都不听招呼,船翻了,甘伯伯既不抓狂也不恼怒,而是带着他们从容不迫的游上岸、晒太阳——是不是该结束了?没有,还邀请他们一起回家喝茶,荃还发现那画面上有不少好吃的呢,又提议过几天再来坐船。书的《导读手册》中说:“插画家约翰•伯宁罕,他曾在英国夏山学校受过最自由、最民主的开放式教育。因此,全书弥漫着夏山那种信任宽容、让事情顺着本性去发展的气息——不做太多的限制和反应。”这就不难理解了,甘伯伯不板起脸训人,即便大家闯了祸,他一定认为他们就真正懂得了规矩,有了经验,下一次不会再如此,所以,邀请他们再坐船游河仍是自然而然的。这也是甘伯伯有诸多小粉丝的原因之一吧。而我们这些大人,是不是也受到了启发?

    彭懿也在导读中提到,作者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甘伯伯本身并没什么特别的原型。他几岁、从事什么职业、有没有家人,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个伟大的谜。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不是没有考虑过,但不管他是谁,他肯定是一个孩子们信赖、孩子们喜爱的人物。”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