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童家庭大不同
河童家庭大不同

河童家庭大不同 

年龄: 3-8岁

Daddy Rank (1)

  •  

    0
  •  

    0
  •  

    0

当当网 (87)

分享到:
立即购买  

作者:(日)风间茂子 著,林皎碧 译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1-4-1

标签:    

欢迎来标记这本书的营养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轻松、温暖、趣味横生的小书,是妹尾河童一家的故事,作者是妹尾河童夫人风间茂子。她将这个家庭诞生来的点点滴滴,浓缩在一个个小故事里。在这本书中,读者早已熟知的妹尾河童独具特色的文字和素描悄然隐退,河童本人与夫人及一双儿女一起,共同塑造了这个独特的家庭,即河童女儿真美所言之“在外是日本,在家是外国”的河童之家。本书文字质朴,内容却相当感人,尽管都是平常家居小事,但字里行间无处不流露出一个日本女人的真情善良及其独特的个性,其婚姻观、责任感,育儿观等等。河童夫人的文字之后,附有女儿和儿子的各一篇小文,从各自的视角看待双亲和家庭,使河童之家更加丰富和完整。

目录

前言 妹尾河童

突如其来的求婚

家族的再出发

继母的宣告

亲生儿子的诞生

河童的育儿实验

真美与太郎的差异

两人的青春期

为人父母者的独立自主

继女真美的心声

亲生子太郎的心声

后记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与妹尾河童的“熟人结婚”
  如河童在前言所述,我于1961年(昭和三十六年)成为妹尾河童这人?太太。
    河童30岁、我28岁。
    当时,我的亲友都大表惊讶。“对方是再婚?!…‘最好不要和有小孩的人结婚……”
    结婚至今已将近四十年了,但似乎还是不少人对我们如何相识很感兴趣,常常有人问我:“什么时候?在哪里?怎么认识的?认识多久结婚?”我把前述情形大略说一下,无论谁的回答都是:“您真是下了好大决心啊!”
    因为我常被问到这个问题,往往就回道:“是呀,简单说就是熟人结婚啦。”有人听了这答案大失所望,但的确,“要和河童?婚”,我是花了不少时间才下定决心。
    当我决定后,河童还曾半开玩笑地发牢骚:“从求婚到点头,竟然要两个半月,对我来说,等得真是好苦呀。”
    确实如此,因为他对于等待或悬而不决的事会极感痛苦,这人又是个急性子,做起事情来我行我素,和我的性格完全相反。我是那种即使经过石桥也要敲敲看牢不牢固才敢走过去的谨慎派,任何事都慢慢来的钝牛型人物。现在面对的可是人生最大的关键——“结婚”,我告诉自己一定得再三考虑,要比平常来得更慎重。 
    第?,河童的求婚实在太突然,令我讶异不已。而且迟钝的我过了差不多三天,才惊觉事态严重,“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若说这辈子我最讶异的事情,莫过于这突如其来的求婚了。
    我和河童最初是在“Stuff Club”认识的。我的堂哥作曲家林光,也是这个“Stuff Club”的成员。以前阿光就经常拜托我帮忙整理工作室,因此机缘,被请去“Stuff Club”事务所帮忙。
    阿光的工作桌总是乱七八糟。其实河童也是如此。大家可能认为他能画出那般精巧的俯瞰图,还以惊人的记忆力写下《少年H》里诸多细节,必定是个缜密纤细的人才对。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严重的时候,左手得顶住如山高的数据以防“雪崩”,右手还得忙着画图,简直像在耍特技。
    这些暂且不表。因为我不知道阿光的工作室里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总之只打扫出一块可以工作的空间,其余一概不碰。阿光对这种整理方式好像很满意,就要我到事务所帮忙。“我不懂歌剧,连五线谱也看不懂。”他却说:“没关系没关系,只要会帮忙接电话就可以。”所以我就进人“Stuff Club”了。
    话虽如此,当时的我对歌剧可是丝毫不感兴趣,尤其最讨厌女高音?种高亢拔尖的嗓音。有时从收音机里一听到女高音,我就马上转台。
    然而,有一次欣赏了从导演、美术、灯光、服装都由“Stuff Club”成员参与制作的轻歌剧《蝙蝠》,精彩的表现让我大受感动。我想,头一次就欣赏这出歌剧是很幸运的事情吧。如果是瓦格纳或雅纳切克(译注:Leos Janacek,1854—1928,捷克作曲家。有不少带着浓厚民族色彩的作品)那般艰涩的作品,刚入门的我一定无法理解,没机会喜欢上歌剧。但是,像《蝙蝠》这种近似音乐剧、很容易理解的作品,使我大开眼界,原来歌剧是“啊,好精彩呀。怎么看了让人如?愉快呀!”
  ……

1人读过

读过

  •  03月22日



读者点评

请登录后发表 登录 | 注册   !qq_login!

全部点评 ( 0 )

该图书尚无点评,第一个点评可获得3倍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