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迟到大王
迟到大王

迟到大王   

年龄: 3-4岁

Daddy Rank (2)

  •  

    10
  •  

    10
  •  

    10

当当网 (330)

分享到:
立即购买  

作者:(英)柏林罕 编绘,党英台 译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3-1

标签:                    

欢迎来标记这本书的营养

编辑点评

《迟到大王》里只有两个人物,小学生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和不知名字的老师。塑造这个老师形象时,伯宁罕运用了相当符号化的方法,竟然让这个老师在教室里穿上博士服,戴上博士帽,手里拿着手杖。作者叙述中从来没有出现过“老师”这一字眼,这恐怕是出自对“博士帽”的老师身份的否定意识。
博士帽、博士服象征着僵死、封闭地膜拜书本知识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当然不承认下水道里钻出鳄鱼、附近的树丛里钻出狮子、附近的小河会有巨浪这些儿童遇到的实际生活。
当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的生活经验不断挑战给“博士帽”带来优越感的“知识”的时候,伯宁罕分别两次描绘出老师敲打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的课桌的拳头和暴跳到半空中的姿态。老师还威胁说:“如果你再这样一直迟到和说谎,我可要用棍子打你了。”在这里,老师手里挥舞的体现绅士风度的手杖,成了棍棒教育、强制教育的象征符号。绅士的手杖在中国又叫“文明棍”,因此,在中国读者的语境中,这一形象设计更具有讽刺意味。
不信任儿童的老师,把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的诚实看成是“说谎”,然后采用了惩罚教育:写三百遍、说四百遍认错的话。伯宁罕颇具创意地用检讨书的文字设计了前后环衬。从第九遍起,“把手套弄丢”就变成了“把手套弄去”。伯宁罕作这样的设计是深有用意的,这是对大人无能的惩罚教育方式的嘲弄,也表明强制的、机械的、填鸭式的教育方法的无效性。
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与老师发生冲突的一个原因在于,他的世界充满了可能性,老师的精神生活却已经被限定了。画面也是这样表现的。在教室以外的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的生活中,有色彩斑斓的天空,有广阔丰饶的大地,但是,在老师置身的教室里,却没有任何背景,只有让孩子面壁思过的逼仄的墙壁和孤零零的一张课桌。这是深有意味的。
伯宁罕为我们安排了一个绝妙的幽默的结尾:老师被毛绒绒的大猩猩抓到了屋顶上。当老师用“文明棍”指着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让他救自己下去时,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反讽地说:“老师,这附近哪里会有什么毛绒绒的大猩猩!”随着这句话,一种虚妄的教育就像从老师手中坠落的“文明棍”一样,轰然倒塌,而我们的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依然脚踩大地,迎着初升的太阳“去上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荣获两次凯特·格林威尔大奖的童画大师──约翰·柏林罕所创作的。本书在幽默中阐述了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信任」问题,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满一页歪斜的字,其中一半的「丢」全写成了「去」,怎么回事呢?原来约翰帕克罗门麦肯席走路来上学,途中发生好多不可思议的事而迟到了,但老师都不肯相信他,要他罚写300次!
书中老师与学生两个角色,透过幽默而鲜明的图画,将两人一来一往的互动清楚的传达出来。从家里出发,走路去上学,到进入教室这样一个在单纯不过的事件,因为一个个匪夷所思的状况而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这当中耐人寻味的前因后果,就留待读者细细咀嚼了。

书摘与插图

动态

由 moon 首次分享  2012-04-01 16:29:52
小学生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每天上学都要迟到,似乎天下最稀奇古怪的事情都会落在他头上,也难怪老师全然不信,暴跳如雷,每天罚他抄写数百遍……终于有一天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没有迟到了,可是天下最稀奇古怪的事情却反过来落在了老师头上!一个绝对幽默的讽刺故事,献给在学校里总是被误解的孩子,富于智慧的老师也可作为镜子来看:)
1人赞了

已赞

  • 11月03日

1人读过

读过

  •  11月04日



读者点评

请登录后发表 登录 | 注册   !qq_login!

全部点评 ( 2 )

果果和妈妈   2013-12-01 21:57:43来自网站
书中的小男孩名字起得好奇怪,又特别长:他的经历也很奇怪,居然路上遇到一只鳄鱼抢他的书包和手套,导致他迟到了。这么荒诞的经历,老师自然会以为他说谎了。可是接下来就连续出现这样的类似奇怪经历:狮子,巨浪,,老师自然都不相信,可是终于有一天老师也遇到奇怪的事情了,这下轮到小男孩不相信了,呵呵。     回应
凌洽   2012-07-30 16:50:02来自网站
我看这本书的时候,真没什么感觉——就是典型的外国绘本,当时感觉没什么教育意义,甚至那个结局,还让我不太舒服——老师不信任孩子说的话,后来当他遇到了,孩子也不信。不过我家孩子挺喜欢,听过一遍后,就把主人公这个难记的外国名字记住了。读得多了,慢慢有了更深的体会,这是一个信任与尊重的故事,你没见到的不一定是没有发生过的,如果没有调查,请别盲目下结论,至少,要给别人解释的机会。3、4岁左右应该是比较适合的年龄,里面的想法非常奇特,上学的路上竟然会遇到那么多奇妙的事情,也可以跟孩子互动一下,听听他的想象。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