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放手,担忧又欣慰
我很喜欢去旅行,而且特别喜欢旅途中所见所闻带给自己思想观念上的新鲜感觉和冲击改变。三亚此行,我有一个感受颇深的事情就是:很简单的电动木马游戏,中国的孩子都由父母亲力亲为地陪着像个小木偶一样被支配着东走西行,而同龄的外国孩子都是自己游刃有余地自由玩耍,且玩法新颖多样;当中国的孩子还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戴着大草帽恐惧怕水的时候,同龄的外国孩子早已手持冲浪板在大海里劈风斩浪。这让我再一次对国外的教育方式刮目相看,同时,我也在反思自己对孩子是否过于保护与溺爱,这样养育出的孩子是不是弱不禁风,自立能力较差?!
旅行回来后,我开始倡导对孩子“放手”教育,先从玩开始。以前,我们带着孩子到游乐场玩,总是一直跟着孩子,害怕这儿,担心那儿,告诉孩子这个怎么玩,那个怎么玩。周末,我们带着孩子去游乐场玩,我下定决心这次不再跟着童童玩,让她自己随便玩。
可是到了游乐场,我这为娘的心又软了,淘气堡里的小朋友好多啊,而且都是4-6岁的孩子居多,只有几个2-3岁的孩子。我又犯老毛病了,又跟在童童后面来回跑,又累又担心,总怕童童被大孩子撞了、碰了、受欺负了。童童要去打一个足足有2层半楼高的大滑梯,我连忙抱起童童,让她坐在我的怀里,由我带着她滑。滑了3次后,童童说“妈妈,我想自己滑,其他的小朋友都是自己滑。”我同意了。但当我陪着孩子爬上高高的滑梯顶端时,我的意志又松垮下来,“还是妈妈带着你滑吧!”“我要自己滑。”这时,3个大孩子挤上来,狠狠地把小小的童童推到一边,当时,我那为娘的心啊,真是太难受了,我就看不得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负。
接下来,童童自己迅速地从大滑梯上滑下去了,我快速地跑到滑梯下面去接孩子,我看到的是童童无比开心的笑脸。我的心终于放下来了,我告诉童童“妈妈不再上去陪你玩了,你自己玩吧,妈妈在下面等着你!”童童自己开开心心地去玩了,自己滑了一遍又一遍,后来自己又找到了一个4、5岁模样的小姐姐一起去玩儿了,一点儿都不黏着妈妈了。我的眼睛始终紧紧地盯着童童,尽量站在她的视野范围内,希望她想起妈妈的时候,能够一眼看到我。就这样,我成功地完成了一次“放手”教育。我对童童的表现非常满意,同时心底里也对孩子的自信和勇敢感到非常高兴。
接下来的几天,天气暖和了,我带着童童在小区的户外游乐场玩,我都快速复制了这种模式,把童童领到游乐场,就鼓励她自己活动了。童童自己滑了几圈滑梯后,又去追赶一个小姐姐吹的彩色泡泡了。只有她想玩Monkey Bar的时候,才大喊“妈妈,快来帮我啊!”
我看着小小的童童和许多小朋友一起排队玩,独立开始自己的社交生活,即使只是一场小游戏,我都充满了担忧和欣慰。担忧的一是孩子的安全,二是孩子的适应能力,欣慰的是我的孩子长大了,可以独立做事了。
从孩子的表现就能看出父母的影子和家庭的教育方式。我觉得和我经历或者环境相似的父母培养出的孩子都是秩序感很好,但闯劲儿不足,面对陌生人还喜欢搬出爸爸妈妈来决解问题。
三亚此行,我见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从父母的表现来看,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重视家庭教育。从孩子的表现来看,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估计也接受过一些层次比较好的社会早教或者特长学习,但就是闯劲不足。21个月的男孩不敢自己打滑梯;5岁的女孩非常想接近童童找小宝宝玩,足足在童童身边转了20分钟也羞于说出口咱们一起玩吧;4岁的女孩说什么也不敢进游乐场和小朋友一起玩,当所有的小朋友都离开了,她才走进游乐场玩起来。
体育运动是非常锻炼孩子勇气和胆识的活动,所以我一直很倡导让童童多参加一些大动作运动,而且人在血液活跃起来后,会有明显的冲劲儿,不羞怯。
我在努力说服自己,对孩子“放手”,给她一个广阔的天地让她自由驰骋!
上一篇 : 跟孩子一起成长--理解孩子,先要了解自己
下一篇 :勇气的锻炼-“地下迷宫”探险
发表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