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考中成长——《爱思考的艾伯特》阅读心得
硬皮精装版的书,拿在手里,感觉不错。当父亲对我抱怨的时候,我还想不通为什么,翻了一遍才知道原因——不到30页的书里,有10页左右全部是星空,尽管星空的大小、颜色不同,有几页却类似雷同,难怪父亲会觉得不值。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不值,但绘本是需要静下心来阅读的。在给孩子讲解的过程中,我对这本书有了更深的理解,仅就前面几页,就让我和孩子从中品味到许多细节的乐趣,而后面的几页星空,是得读着文字来慢慢感悟的——这不是一本无字书,需要耐着性子在文字中咀嚼。
封二上有一句话,应该是卷首语,“每一个孩子,都是哲学家。”真的,经常会为孩子的思想所惊讶,那里迸发的火花来自于他们自己的思索,在思索中成长。
我跟着孩子一起解读:
第一页,“学校里的一天可真漫长啊,艾伯特很开心能回到家。”婷现在也是这样,一方面感叹幼儿园真好,有小朋友跟她玩儿,一方面又希望我每天能早点接她,快快回到家。艾伯特把外衣裤散落了一地,抱着椅子冲向了书柜,跟婷真的很像。
接下来的每一页里,不能光看文字或图画,就着文字去看细节。“搭完机器人之前”,唔,原来艾伯特是在用书搭机器人,貌似只完成了两条腿,原来书还可以这么玩儿;“被营救出荒岛之前”,仔细看,艾伯特用豌豆拼了个什么?他太有创意了;“瀑布还没流完之前”,戴上游泳镜就可以玩儿潜水,洗澡也可以很快乐……
每次孩子还没有尽兴,就不得不被爸爸妈妈抱走(可见孩子有多么不情愿),进行下一项工作,艾伯特不愿意这样匆忙,他希望一切停下来。看起来仿佛真是这样,世界寂静无声,只有星空恒久不变,从很久以前就是这样,可是星空真是恒久不变的吗?很快,艾伯特发现了那颗划破天空的流星,原来“没有什么能真正停下来,一切总是在不停改变”。
孩子可以在我们认为简单枯燥的日常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乐趣,也可以从平凡单调的事物事情中得到体悟,不要走得太快,给孩子留下思索的空间和时间,不是每个道理都可以由大人传授,只有在自己的探索与思索中,我们才可以真正的成长。
发表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