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育己,有关情商、赞美与爱的分享
近日频繁受邀参与有关育儿的培训和讲座。每次参与,我都非常投入,也非常享受。冥冥中,似乎更接近了自己真正喜欢、真正想要的生活……
将随堂笔记总结于此,育儿育己,并分享给我所有的朋友们!
有关情商
EQ:识别和运用情绪来引导思考并进行决策的能力,即把情绪当做一种工具,能够站在情绪之外看事物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营造高情商的氛围呢?
1、一定要允许孩子有情绪存在——孩子是完整的人,他们也许不会表达,但他们却有独立的思想,拥有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是他们的权利,任何人无法剥夺!
2、要对孩子所拥有的情绪表示认同——因为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而感到生气,很正常呀;因为把自己送到环境陌生的幼儿园而感到不安,很自然呀;在接受这些情绪的基础上,父母还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表示理解,让孩子获得感同身受的支持,至少在生气、不安这些情绪之外,不会徒增孤独、自责的情绪。
3、关键是要教会孩子如何表达情绪、处理情绪——“生气”不一定非用摔坏东西来发泄,大笑几声也许可以达到同样效果;当然,如果身边最亲近的人都是用摔摔打打、骂骂咧咧来表示“我生气了”,孩子想不学会都难——所以,父母的以身作则最为关键——想让孩子用什么方式表达情绪,就一定要自己用同样的方式做给孩子看。
有关赞美
毋庸置疑,每个人都喜欢得到赞美,无论是80岁的老朽,还是1岁的孩子。
但是不是一句“你真棒”就可以应用在所有的场合,让孩子们感受到真正的赞扬呢?当然不是!
赞美一定要真诚、要具体,还要留出想象的空间!
“你真强壮”要比“你真棒”中听;而“你可以保护妈妈了”要比“你真强壮”高明!
有关爱
“爱”是萦绕在家庭氛围中最核心的要素。
对于孩子来说,很多时候,他哭闹着要一种零食、或者一个玩具,并不是真的CARE这个物体本身;而是考验父母是不是在乎他、是不是能满足他的需求,是不是爱他!
在睡前要糖,并不见得是真的想在那个时刻吃糖;把糖给孩子,让他抱着糖包睡觉,又有何妨?
要这个玩具,并不见得是真的想在那个时刻玩它;画一个同样的玩具,效果也许更好呢!
发表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