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棉花糖测试
大约半个世纪前,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学教室里,进行了一项很有意思的测试——“棉花糖测试”。
研究人员挑选了若干个4岁左右的小朋友,给每个小朋友一块他们很难抗拒的棉花糖,然后对这些小朋友说:“你可以选择现在就吃一块棉花糖,或者等我出去一会儿,当我回来后,如果你没有吃掉这块糖,就可以得到两块棉花糖;如果这期间,你等得不耐烦了,可以摇桌子上的铃,我会立刻返回,你可以立刻得到一块棉花糖,但必须放弃第二块!”说完,研究人员就离开了房间;并在房间外面观看孩子们的监控录像。
这些录像非常有趣。在短暂等待期间,孩子们的表现千奇百怪——-有的用手盖住眼睛,转过身,故意不去看桌上的盘子;还有的不安地踢桌子,或拉扯自己的小辫子……多数孩子无法抗拒眼前的诱惑,30秒钟几乎就是他们的极限;有几个孩子甚至是不假思索地立刻吃掉了棉花糖。只有约30%的孩子,成功等到实验者返回,有时候要等上15分钟。这些孩子找到了一种抵抗诱惑的方法。
这次实验的目标是揭示人们能够推迟享受的心理过程。研究者发现,那些不擅长等待的孩子似乎更容易有行为问题,无论是在学校或家里都如此。他们的SAT(美国大学标准入学考试)成绩较差,不擅长应对压力环境,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不容易交不到朋友。能够等待15分钟的孩子比只能等待30秒钟的孩子的SAT成绩平均高出210分。
这个测试题目是我在育儿课上学到的,很有意思。虽然知道TT做这个实验还太小,但我还是忍不住一回家就与TT“玩”起了这个游戏。(看来,我本人抵抗诱惑、推迟享受的能力比较差)
我把TT最喜欢的、也是唯一的零食——果丹皮放在TT能够伸手触碰的椅子上,对TT说:“妈妈有两块果丹皮,一块在椅子上,一块在妈妈手里;妈妈会数十下,如果TT在妈妈数数的时候不吃椅子上的这块果丹皮,我会给把妈妈手中的另一块也给TT,TT就能吃到两块了!明白了吗?”TT看看我,有些迷惑地“妈(四声)”了一声表示“是”,并辅以了深深的“点头”。我又婆婆妈妈、不厌其烦地边比划边说了一遍,以确保TT真的明白,然后便开始躲在边上数数。
TT先是看了看我,再看看果丹皮,刚想伸手摸一摸,发现我在不自觉地摇头,自己也便跟着摇起来,并把手伸了回去。我怕我的提示影响了实验结果,又从1开始计数。这回TT表现得比较平静,手上没什么动作,只是不断地摇头;在我数到7的时候,TT竟然出乎意料地把双手背后,我想是要把自己的小手管得更严一些!终于数到10了,我兴奋地冲过去搂了搂TT,为TT伸出了大拇指,并赶紧把两块果丹皮交到TT手中。TT也很高兴,瞬间就把两块全部塞到嘴里,心满意足地玩去了!
而我,却还沉浸在对TT的大加赞扬和真心钦佩中……
PS:后续两天,我又频繁做了三次同样的实验,实验时间也从30秒左右加长到1分多钟。TT对这个“游戏”已经很熟悉了,每次“玩”起来都能够得心应手,如愿以偿地得到两块果丹皮。在“玩”的过程中,TT更是逐渐掌握了更多的“技巧”——从手背后到躲到沙发后面——看来,TT也找到了一种适合她的、抵抗诱惑的方法!
发表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