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最近,TT常常挂在嘴边的几句话是:
“妈妈夸我呢!”
“我会帮妈妈拿东西了!”
“我和妈妈一起铺床好不好呀?”
“我是爱心小宝贝”
……
表情中显露出自豪的得意,言语中透露着骄傲的自信!
我知道,2岁1个月的TT已经有了足够的独立意识,这个时候,是通过培养独立性帮助TT建立自信心的最佳阶段!
于是,我开始处处把TT当成大人看待,什么事情都会和TT商量,什么事情都要TT参与……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买来幼儿专用的厕所支架,让TT能够自己爬到马桶上,自己脱内裤,自己尿尿;把TT的小鞋和我们的大鞋放在一起,我们穿鞋时TT也自己穿;帮TT把小内裤的前后摆好,让她自己坐着把小腿伸进去、再提上去,完成穿内裤的全过程;让TT亲自到衣柜里挑喜欢的衣服,想穿什么就拿什么;自己洗澡、自己拧手巾、自己吃饭……所有有可能让TT完成的事物,都放开手,让她自己来做!
因为现在正是小朋友探索、学习、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她会对所有事情都有亲自动手的欲望;过了这段敏感期,她可能对是否能够自己完成就不在意了,或者说她已经习惯了别人帮忙!
她可能会做得慢些,那就早一点做好准备吧,考虑到宝宝能够完成某一件事的时间,让她在“避免磨蹭”的基础上慢慢探索吧!
她可能会搞得乱些,那就带着宝宝一起收拾好“残局”吧;这还可以培养宝宝“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一举两得!
她可能会经常出错,那就拿出为人父母的宽容吧,对于自己不熟悉、不熟练的事情,谁会一次做好?成长是需要代价的,何况仅仅是一个打碎一只杯子、弄脏一点家具。
帮帮我吧,好吗?
“合作”是现代社会人类生存的基础之一,培养宝宝的合作意识,就要从小开始。
TT刚刚会走路,我们就经常带着她一起做家务:
和TT一起端着盆把洗好的衣服放在甩干机里,虽然两人拿一盆衣服的时间远比自己干起来要慢得多,但又怎样呢?——我的TT很得意,她觉得自己好有价值呀!
和TT一起晾衣服,开始时是TT递给我,我来把衣服抻平、再挂到衣架上;慢慢地,TT主动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学着我的样子抻平一些小手绢、小内裤,然后再递给我;再慢慢地,TT还能主动在我晾晒最后一件衣服的时候,跑着把空盆放回到洗手间……看,不用教、不用管,TT就是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中慢慢培养起了“合作”的意识!
宝宝真能干!
在TT独立或帮助我完成任何一件事情后,我都会真诚地赞美TT一番。有的时候是语言上的——“TT真能干!”;有的时候是行动上的——“亲亲TT的小脸蛋”;但更多时候,除了上述两点直接的夸奖之外,我还会将赞美隐藏于无形,让TT对我的夸奖有更深层次的体会,并且切实地感受到我的真诚!
比如刚刚提到的和TT一起端着装衣服的盆,我就会在一路上不时地告诉TT:“这些衣服好沉呀,幸亏有TT帮忙,要不然妈妈都拿不动……”此时,TT就会觉得自己很有用!
又比如刚刚提到的晾衣服,其实很多时候TT并不容易把衣服抻得很平整,但只要我看到TT已经认真做了“抻”的动作,我就努力克制住自己想追求完美的心态,决不再二次加工,直接晾在衣架上。因为,从换位思考的角度,如果我在工作中做了某一件事,虽然得到了他人的口头肯定,却看到了他人又在重复我的劳动,我的心里一定很不舒服;对于细致敏感的孩子,我相信,也会与我有同样的感受!平整的衣服和TT的自信相比,孰重孰轻,不言而喻!
你看这样好不好呀?
TT是家庭的重要成员,更是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
所以,凡是遇到与TT相关的问题、或是和整个家庭相关的“大事”,我都会“咨询”TT的意见。当然,这种“咨询”是有技巧的:
对于完全不涉及他人、又不会对结果有任何影响的事情,我通常会直接“咨询”TT的意见,比如:TT今天想穿什么衣服呀?TT想听哪盘CD呀?——这都是无关痛痒的小事,TT有权利自主决定!
对于有一定倾向性或规矩性的事情,我通常会在自己可接受的范围内给TT提出2-3个选择,比如:“TT是想先漱口还是想先刷牙呀?”反正都是要做的事儿,让她自己选顺序往往要比直接告诉她“该漱口刷牙”了效果要好;又比如:“TT想去哪儿呀?是某某公园还是某某超市?”就两个小时的时间,距离近一些的活动可以由TT任意选择;如果直接把问题开放,问TT想去哪儿,一是她可能会一时也想不起来,二是她可能会给出一个距离很远的活动地点,这时,如果再去解释“时间紧”的概念,她不仅难以理解,而且还会觉得自己的提议不受重视!与其如此,还不如让TT做个选择题,让她觉得事情的最终权是自己完成的!
对于TT暂时无法理解、无法实质参与的事情,“咨询”的真正含义就是“告知”。这种“咨询”的目的是让宝宝有“家庭成员”的感觉,这种“告知”一定是要以“咨询”的方式。比如是否生二胎的问题,对于年仅两岁的TT,这种决定她是无论如何也做不了的;但因为这又和TT未来的生活息息相关,况且又是家庭中的大事,不让TT参与怎么说得过去?于是,我采取了家庭投票的方式,约定了家庭成员投票的时间,让每个人都有一段时间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在这段时间里,我会不断地和TT交流:“咱们要个小妹妹或小弟弟好不好呀?!”“有了小妹妹、小弟弟,爸爸妈妈一样会爱你,而且还有人能和TT作伴,你说好不好?”TT有时候说好、有时候说不好,其实,这并不重要,因为,我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让TT知道,我们家正在考虑着这样一件事情,TT是家庭成员,也有参与家庭重要事件的权利!同时,也是看看TT的反馈和表现,帮助自己做出最后的决定。届时,真到了投票的那一天,投票反而成了一种形式,因为这个决定一定是我和老公已经深思熟虑、并且商量好的,TT的票是无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独立”、“自信”是健康人格的重要衡量指标,这对孩子未来的生活、学习、事业、家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这两方面的培养,需循序渐进、又迫在眉睫!我的TT在长大,作为妈妈的我需要观察、思考、总结的内容更多了。今天就想到这么多,更多的感悟随时更新!
发表回应